兵马俑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兵马俑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兵马俑作文 篇1
2月6日下午,我们到达了陕西西安,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来观赏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兵马俑。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走进大门,首先来到了一号坑;我们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一号坑呈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比我们学校操场大好几倍,坑里大约有6000千多个兵马俑,这里的俑全是兵,他们的神情各异,姿态万千;各不相同。有的一只手半握着拳头,一只手下垂,像是正在等候命令,有的双手一前一后,像正在拉弓射击,有的一只手高举,一只手下握,像正在和敌人斯杀,有的双手紧紧的握住,像抓住马车的僵绳急于奔跑……仿佛我们也置身于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
紧邻一号坑的左侧的是二号坑,二号坑的面积比一号坑小了两倍多。它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组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
三号坑只有几十个兵马俑。从三号坑的人数来看,应该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坑,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色彩较多,颜色比一、二号坑的鲜艳些。遗憾的是,由于是用泥土烧制的,有些兵马俑在挖掘时破碎了,看起来肢体残缺不全。
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兵马俑作文 篇2
兵马俑是我国享誉全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然而就在这一天,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深夜,月色笼罩着大地,一号大厅参观兵马俑的游客们早已没有了踪迹,突然,从厅外闪出一片金色的光芒,射在了那千个兵马俑的身上,顿时,奇迹出现,那成千的兵马俑竟都复活!
复活后的兵马俑们都想从那胀气的一号大厅出来,便你推着我,我拉着你,一个一个的,从一号坑里爬了出来了,这时,几个实习保安从监视器中看到了这一幕,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擦亮双眼后,才发现,双眼并没有欺骗他,毫无计策的几个保安们连忙打给了警察局。
“嘀嘟,嘀嘟,嘀嘟……”虽警车的声音已经听到了,但他们还在远处向这儿驶来,兵马俑们都已经陆陆续续地走到了大铁门旁,兵马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大铁门,又不会打开,有人说撞开它,有人说用手烧掉,于是他们许多人一起向大门撞去,就在他们将铁大门已经撞得摇摇欲坠的时候,几百名警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包围了兵马俑。
“不许动,举起手来!”这句话对于生在古代的兵马俑完全是陌生的,他们继续撞门,几百名警察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紧急关头,警长的助手似乎想到了什么主意,他和警长嘀咕了一番,警长连连点头,趁助手在打电话的空隙,示意兵马俑们稍等片刻。几分钟后,一辆几匹黑色骏马开道的马车在景区门口停了下来,这时,奇迹发生了,“秦始皇”从车上走了下来,兵马俑们连忙下拜,“秦始王”道:“将士们,朕命你们退回去!”兵马俑们听了,都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再也没有出来,直到现在。
兵马俑作文 篇3
暑假,我和爸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游玩。那边有许多名胜古迹:兵马俑、华清池、还有乾陵等。
我最喜欢的景点是兵马俑。一走进兵马俑博物馆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好雄伟好壮观啊!听导游说,兵马俑是用泥(陶)土做出来的,刚挖出来时五彩缤纷,非常漂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空气接触后,鲜艳的颜色已经没了,就变成现这样子。兵马俑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牵着马的、有骑马的、还有蹲着的,可多了。兵马俑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对我们的到来很惊讶。兵马俑的细部也很到位,连脸上的皱纹和手上的纹路都看得出来。
古人把兵马俑做得很精细,还很逼真,古人真聪明,他们的手真灵巧!
兵马俑作文 篇4
前几天,我和妈妈、爸爸去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哇!一号坑有如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可真气派!几千个兵马俑站在我面前,仔细看,原来每个兵马俑都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一样的。有的兵俑身披战袍与小皮裙,有的身穿铠甲。几千个兵俑没有一个雷同的五官,络腮胡大眼睛是鲁莽的人,八字胡小眼睛细长脸的一看就是精明的人。往上看,兵俑的眉骨突出,清晰可见。他们有的斜视,有的正视,有的怒气冲冲,还有的在沉思。他们的帽子也多种多样,有戴小皮帽,有戴双折帽,还有戴官帽的,当然了,也有没戴帽子,没戴帽子的,他们的发髻也不同,有在右边的,有在头顶的,还有在后面的。
再看那战马,大小如真马,耳若削竹,眼若铜铃,鼻孔粗大,胸肌发达,可知奔跑速度快,一定是匹好马。
兵马俑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呀!
兵马俑作文 篇5
听说在我市球馆要展览西安兵马俑的塑像,星期六早上,我和姐姐、爸爸、妈妈一起去球馆看兵马俑。
我们买了票走进球馆,一眼就看到了秦始王的塑像。他穿着龙袍,头戴着皇冠。他的手扳在后面,抬头挺胸,显得?有气势。他的前面是一个跪射俑,左右两边排放着许多武士俑。我又走向球馆的右边,看见了一个将军俑。他骑在一匹马上,带着乌纱帽,身披铠甲。他的肚子胖胖的,怪不得人们把肚子胖胖的`人叫做“将军肚”。将军俑的左边是一个军吏俑,他也像将军俑一样穿着铠甲,手牵着一匹马。
兵马俑是秦始王叫农民百姓做的,一直做了38年才完工。兵马俑的身体是空心的,头是安上去的,可以防地震。这些兵马俑被雕刻得很精致,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而且神情各异,生动形象,完全是当时秦军的写照,怪不得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看完了西安兵马俑的塑像和有关的知识,我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啊!”
兵马俑作文 篇6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随葬品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兵马俑,(也是我老家附近)
这个陵墓西安城30公里处。以发掘的兵马俑有3个坑,呈“品”字排列,其中一号最大,一号坑为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竟有14260平方米。有长廊,门道和过洞,供排列士兵,一排排,一列列,兵马俑有惊人的6000个,整个挖掘现场,可以容纳足足30个篮球场,由此可见一号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兵马俑不仅数量多,种类也不少,有的兵马俑身着战袍;有的身披铠甲;中间有的配战车,车上有密密麻麻的零件。
在1974年2月,当地农民秦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真认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据统计:展出的陪葬陶俑共8000个,陶俑这么多,是怎么造的呢?下面有一个传说。
秦始皇在22岁便开始大规模修建陵墓。因为马丽山风光秀丽,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马丽山北麓。从全国调来惊人的七十万人的刑徒,要知道在当时全国才20xx万人。在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令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陪他殉葬。李斯知道了,吓得目瞪口呆,他想:这么多人陪葬,百姓一定造反,但如果不照办,自己必死无疑,便对秦始皇说:“众多童男女殉葬,天下大乱,江山不保,不如陶殉,以保天下太平。”秦始皇改变原意,让李斯征集众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大的军队,而且要和真人般大小。可是大家只会烧瓦,许多人因此被砍了头。只有一个老工匠想出办法,在临死前再三嘱咐儿子:单窑,单俑,分段烧,烧成后再组装。终于,他们如期造成。秦始皇驾崩后,胡亥继承王位,怕工匠泄露墓中秘密,便把工人叫入墓中,骗说领赏,可惜了那些工匠,被活埋。
这就是我喜爱的景点——秦兵马俑。
兵马俑作文 篇7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语:“看十年的中国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国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在西安。”这次,我将探访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去一览它的风采!
千人千面兵马俑
谈起西安,人们的脑海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响亮的名字——兵马俑。它位于秦始皇陵中,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的艺术瑰宝。
来到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排着整齐队伍的兵马俑,远远望去,他们并无分别,仔细一看,他们个个都独一无二,各有各的面相,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还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真可谓千人千面,神态各异。咦?兵马俑怎么排着横着的队伍?它们不是应该排成一列列的吗?哦,原来,这些排头军就是率领士兵冲杀的突击队员,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敢死队”,正是因为这些军人都具备舍己为人的精神,秦国才能一统天下,成为中国的霸主!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延续东西三公里的珍贵的兵马俑却只占秦始皇陵墓的万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马俑在秦陵中是多么渺小,而秦陵又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穿越历史在陕博
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乘坐着“时空穿梭机”,我首先来到青铜器时代,一件件雕刻着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的青铜碗、青铜缸、青铜酒盅展现在我眼前,我想,这样坚硬的青铜器,竟能雕刻出如此复杂的花纹,当时的工匠技术真不可想象!据说这样精美的器皿只能有帝王们才能享用,那普通百姓用什么呢?是泥巴做的?木头做的?这真是个未解之谜!
在临潼我目睹了千人千面、惟妙惟肖的秦兵马俑,在陕博我还看到了汉兵马俑、唐兵马俑,但是这些俑个个都千篇一律,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是因为暴戾的秦始皇不想让这些能工巧匠透露地宫的秘密,把他们关在封闭的地宫里窒息而死,所以这些工艺就失传了,直到今天,即使运用高科技也无法达到秦代的工艺,这也是中华艺术文明的一大损失。
西安是一支歌。它将黄土高原的豪迈、关中平川的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婉约融汇在自己悠扬而久远的旋律之中。
西安,不虚此行。
兵马俑作文 篇8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
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
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